是的,你没看错,哥来加班了!
可别盼着哥脱单,否则哪有时间跟大家聊新闻。
大家还记得年前每周六更新的《底流新闻》吗?有些值得关注的事情发生着,却因为各种原因只能蜗居视野边缘,上不了热搜做不了顶流,那就只能成为底流了。
大事小情,默默影响着很多人,哥在这里再跟大家唠唠,或许就有你关心的。
《底流新闻》走起!
【1】疫苗,有效了?
这是一则经过《环球时报》证实的新闻。起初看到时,哥有些兴奋。
6月10日彭博社的一则消息称,中国部分大型国企的员工出国前,可以自愿选择注射正在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
有效果了?
根据报道,可选择的疫苗处于二期临床阶段,正在进行人体安全性检测,但是否有效还得等到三期试验后才能确定,需要一年的时间。
不过对于疫苗效果,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认为,这主要是起心理安慰作用,有少量人注射,对疫苗研究的借鉴意义也不大。而疫苗专家陶黎纳则相信,海外务工者中,有些选择接种有些不接种,自然形成了对照组,可以算出疫苗的有效性。
哥查了一下,目前全球研发中的新冠疫苗已经超过了120款,进入临床试验的有10款,5款来自中国,其余来自美国和英国。
记得张文宏医生说过,目前国内病例太少,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可能要到国外疫情高发区进行。
只能盼着早点成功吧。
【2】新冠再次流行,不是没有可能!
6月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福院士和冯子健教授在《柳叶刀》上发文,如果没有当初隔离、追踪和限制流动的措施,中国的新冠感染者会增加67倍。
如今虽然预防效果显著,但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普遍易感新冠病毒,我们或许面临再次发生疫情流行的风险。
敲黑板啊同学,没有疫苗还得谨小慎微生活着,你看北京已经连续出现新增病例了。
【3】听说过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吗?
这是一个在2003年非典之后逐步建立完善的疫情上报系统。
6月7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加强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政报告系统,建立更加多元的信息收集渠道。所以会有更多的方式能在关键时刻触发预警,进而更快做出响应。
整个系统中,新建了一个医务人员报告系统,哥突然想到了很多名字。
【4】有漏洞该不该钻?
还记得“女子利用航班延误保险漏洞获利300万”吗?
目前多个购票平台和保险公司做了针对性条例修改,“规定投保人在预订航班或投保时就已知或推断可能发生延误,或乘客未实际乘机,保险人不承担赔付责任。”
划重点,“已经推断出可能发生延误的乘客”不赔偿,这个“推断”谁说了算?“乘客未实际登机”也不赔偿,如果一个乘客知道航班延误,果断选了其它航班或者取消行程,保险白买了?
这保险到底有没有用……
【5】电商圈震动,网店被要求自查并补税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华北某市的多名网店店主在5月份收到税务部门的提示,他们存在少记营业收入的风险,被要求自查3年以来的的漏报问题,并补缴税款和滞纳金。
此前店家的收入只有电商平台掌握,很多消费者不要求开发票,也就产生了少缴税的空间。上海财经大学的范子英教授分析,现在通过大数据,税务部门可以获得电商平台的数据,很容易看到网店一年的营收。
至于为什么现在补缴,财税专家的分析是,受疫情影响地方财力吃紧也是因素之一。
刷单的店主可能想哭。
【6】支取大额现金要登记
哥飘了,竟然要跟大家聊大额现金的事情。
河北的同学,有没有注意到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从今年7月起,先从河北省开展试点,到10月,会以浙江省、深圳市开展试点。试点的内容是,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是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
也就是说在河北,存取超过10万的现金要登记。
大家心安,这些主要是反洗钱措施,跟普通人关系不大。不信,想想上次自己存取10万是啥时候?
【7】应届生的机会,公务员扩招了!
6月9日,内蒙古公布了扩招计划,招录公务员7270人,去年还是1471人,扩幅接近400%。此外今年4月,山东计划招录7360人,比去年的3047人扩幅140%,福建的扩幅也超过50%。
上周,华南理工大学发文,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就业率只有35%,希望校友帮扶就业。
有应届毕业的同学吗?工作有着落了吗?
这一周的底流新闻就跟大家说这么多吧,眼下还有很多事情发生着,比如北京突然增加的新冠肺炎病例,三文鱼成了让人恐惧的对象,南方的汛情依旧在持续……
2020年也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