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 太阳出来了,可以出门透气吗?专家这样说……

"

今天上午,微信里、微博里一片欢腾,因为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陆续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于是不少人开始琢磨,在家呆了这么久,能不能趁着难得的好天气下楼遛个弯?

那么,太阳出来了,到底能不能去户外活动呢?且听听专家是怎么解释的。

●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说,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有一点必须要强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新型病毒,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感染后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网上曾经有消息说,小孩子和年轻人对这个病毒不易感,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什么叫易感人群?李兰娟院士说,原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没有抵抗力、免疫力、容易感染的人群,就是易感人群。

这几天,全国各地连续出现婴幼儿及儿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更是用事实说明了,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没有感染过这个疾病的人群都是易感的,包括婴幼儿和青少年。

一般来说,婴幼儿到外面去接触感染者的几率比较小,如果发生了,要及时到有诊断及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治疗。

孩子感染了新冠病毒,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担忧的事情。在防护方面,家长陪护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防护也很重要。家长在陪护过程中当然也要戴口罩,要密切注意防护,对于防护的过程,一方面不能过于恐慌,但一方面还是应该高度的重视。

●出太阳抓紧洗洗晒晒

春节这几天都是连续的阴雨天气,有市民问,既然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那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把更多的飞沫带走,有利于空气净化吗?

李兰娟院士说,下雨确实有一个净化空气的作用,雾霾一来空气中有很多灰尘、病毒等,通过下雨把空气净化,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目前正好是病毒容易感染的季节,包括流感,普通市民要注意保暖,到外界去不要受凉,感冒病毒也是一样,也会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所以发热的人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其他的流感、感冒。”

李兰娟院士提醒,市民可以趁着天气好,有太阳的时候洗洗晒晒,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对预防疾病有帮助。

●唠嗑遛娃晒太阳别扎堆

事实上,就算是不出太阳,这段时间大家都提倡不出门、不走亲戚,但难免也有人需要出门工作,或到超市、农贸市场为家人储备粮食。

可是出门前,你的防护工作到位了吗?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除夕夜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中提到,控制传染病暴发一定要做到三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在无可避免必须要出门的情况下,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我们保护自己的重要方式。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趁着天晴,出门走走、晒晒太阳确实也是有必要的,不过目前这样一个新冠肺炎高发的特殊时期,有些注意事项还是要记牢。”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提醒,出门放风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后,尽量避开人群,到小区楼下散个步,家附近的公园走一圈就差不多了,不要特意跑到某些景点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去。特别是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凑在一块聊天,有时候还爱带上自家的孙辈,当下最好不要再这么做。

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注意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要正对着别人,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疫情当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最好不要大声说话,说话时也不要近距离,正对着人。

网上有朋友说最近出门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潘红英主任表示,暂时没有这个必要,回家之后第一件事记得洗手就可以。

●小区遛娃、聊天保持至少1米距离

在出门戴口罩这一点上,年轻人戴得多,反而老年人较大意。“戴口罩太闷”“大过年的,戴口罩不吉利”“疫情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哪里需要这么夸张”……各种拒绝的理由,总而言之就是不想戴。

为什么强调要戴口罩?呼吸内科医生表示,出门要求戴口罩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在平常的门诊中,他们也会提醒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去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冬季本身就是流感的高发期,而老年人属于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肺炎、流感等,最简单也最容易做的防护措施首先就是戴口罩。医生们建议,去公共场所,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佩戴口罩。因为,你并不清楚周边接触的人有无呼吸道疾病感染,有无携带疾病。而若有感冒咳嗽等症状的,也可以避免把病毒传给别人。

潘红英主任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解释,她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两个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在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大量飞沫,比方说我们在打喷嚏的时候,一次性能喷出10万个唾液飞沫,这些飞沫以每小时145公里的初速度在空气中传播,很容易直接喷到周围人的脸上、鼻腔,甚至是口腔里。而带有病菌的气溶胶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大部分集中在1米左右的范围,这也是医学上公认的致病传染区域。

●必须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够很大程度上预防新冠肺炎的感染,是目前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潘红英主任说。

对于日常生活中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戴上口罩,或者正好出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潘红英主任建议,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

那么,口罩到底应该戴多久?使用过后如何丢弃处理?

原则上,我们建议大家只用一次。

理论上说,我们建议大家在每次使用后更换新的口罩,尤其是一次性医用口罩只能用一次。如果口罩内部或者外部变得潮湿或者脏了,更需要立即更换。

如果怕口罩很快用完,N95/KN95 口罩对普通人而言可以重复用,注意摘取后放在干燥处,用干净的密封袋保存。未使用的口罩应该放在通风良好,避光干燥的环境中储存。

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大家,重复使用有风险。如果担心口罩储备不够,最好的做法是减少外出次数。

丢弃时,普通人可以直接丢弃到垃圾桶内。如果是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乏力) 的人,最好用自封袋包装后、按医疗废物妥善处理。

不要剪碎,因为飞沫可能会污染剪刀。也不要用开水烫口罩,操作过程中反而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摘下口罩后,记得洗手!洗手!洗手!

●出门是否需要佩戴护目镜?

近日,国家卫健委赴武汉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发文推测自己从结膜感染新型肺炎,防护盲点在于没戴防护镜,此事引发网友疑虑:是不是口罩已经不管用,出门都得佩戴护目镜?对此,专家们给出回应。

后来,王广发在微博上回应称,之前发微博的重点是告诉一线的临床医生注意眼睛的防护。普通人上街不需要佩戴护目镜。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护人员由于直接接触发热病人,需要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民众如若不住院、不接触发热病人,暂不需要护目镜,用口罩可以防护。

护目镜的核心使用人群是一线的临床医生,他们经常近距离接触患者,确实要注意眼睛防护。

而对普通人来说,在公共场合,很少能遇到这类患者,没有必要购买护目镜。

但大家都要注意,不要揉眼睛,因为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再接触到眼睛会导致结膜感染。

●从外面回到家,可以全身喷洒酒精消毒吗?

这段时间,市民的防护意识都增强了,采取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比如说到酒精可以消毒,也有市民有疑问:那我从外面回到家之后,是不是可以用全身上下喷洒酒精的方式,就能达到消毒的功能?

李兰娟院士说,不能这样做,“我曾经讲过这个病毒的对外界抵抗力是不强的,我们有75%的乙醇就可以灭活病毒,主要是对于接触的物品消毒,并不是说叫你家里所有的人都用酒精消毒。人们日常在外面接触,主要是手到处摸了以后有可能被污染,最重要的就是用流水充分洗手,这是最好的一个办法。”

除了酒精消毒之外,还有之前提到的高温消毒,有市民问,在家里空调都打开,温度高一点,是不是这个病毒的活性就会降低?包括家里的洗碗机,还有消毒柜等,把它都开在高温上,能不能达到消毒的效果?

李兰娟院士介绍,平时家里有洗碗机和消毒柜,能够防止各种传染病通过消化道的传播,这个途径是可以的。但是房间内的温度也要适应人的健康,室温太高对人的健康也不利。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高温是不耐受的,但并不是说叫你家里弄得那么高的温度,这个也是很难受的,我觉得还是按照我们常规的生活需求来处理,最关键是要保持多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也就是说,

晒太阳并不能达到消毒的效果,

相反,

出门还会有被传染的风险。

所以大家还是尽量待在家里吧。

忍过这一阵,

待到真正春暖花开时,

一切都会好起来!

(来源:《都市快报》张宇璐 陈彦汝 张慧丽 俞茜茜 邹芸/文、《人民日报》奥利宝/文、《楚天都市报》高领亚 邬晓芳/文、温州新闻网)

"
上一篇:
下一篇: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