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杀医案许多细节流出,让人无法直视!

从12月25日凌晨北京民航总医院官方发布被刺杨文医生因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之后,中国的医疗界笼罩在一圈“出离愤怒”的情绪雾霾之中。一篇报道该事件的文章下面,有一位医生留言被点赞4887次:“医生是人,不是阿拉迪神灯!她做错了什么?让你要她的性命!假如今天圣诞节,上帝可以满足我的一个愿望,你们猜我最想要什么?我最想要tomorrow(明天)!”那些杀不死的不会使人强大,只会使人害怕。我治你病困苦厄,我救你生死一线,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明天,只要你饶我不死!这居然成了今年圣诞节白衣天使的唯一愿望!还有什么样的悲哀,比这更令人可叹?然而,尽管愤怒都已经无法表达对于此次事件的谴责,但杨医生的死会唤醒一些人的良知和对医者的理解与悲悯吗?下面的朋友圈截图告诉了我们冰冻三尺的答案:

从这些朋友圈可以看出,患方家属都是一些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所有的出发点从来都是自己的利益至上,包括他人的生命。

实在无法看下去,心脏严重不适。

一个仅仅只有五十来岁的女医生因为他们家人而死,虽然行凶者不是他们,法律上没有责任,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但一般家属都会心生愧疚,完全过不了内心道德这一关,会尽全力去忏悔和弥补伤痕。而这一家人,眼里只有自己,全无悔意,所有的举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致的绝对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是由北大的教授钱理群提出来的,这些人会把一己利益当做他们言行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这样的人,根本不会顾忌自己对别人造成了多么大的痛苦和损失。在他们的眼里,做明显错误的事情从来都不会认为是什么错误,而是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正确。钱理群教授在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的时候,讲过一个故事。他有一个学生对他特别尊敬,每次下课都跑到他身边感激地说:“钱教授,您今天讲的课实在是太棒了!”并且能把他的课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全讲在点子上。随着这名学生日益的近乎,钱教授对他的好感也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那名学生恳求钱教授帮他写一份留美推荐书,钱教授欣然同意。可是让钱教授大感吃惊的是,这名学生在拿到推荐书的第二天,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他面前,并且断了一切与他的联系。钱教授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完全被利用了,之前那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尊敬和专业,全部都是为了这封推荐书所做的一次付出。这名学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全然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完全不会考虑他人的任何感受,教授只是一个助他达成目的的工具。此类之人,在临床上比比皆是。比如一开始求医生请专家“飞刀”,手术成功后却举报医生收“红包”的患者家属;比如一开始求医生收治被其他医院拒收的绝症病人,事后因为病情的恶化进展,却将医生逼得自杀身亡的患者家属;比如一开始求医生给介绍购买未批准的抗癌药,最后病人因癌症发展医治无效死亡,却一口咬死医生开“假药”的患者家属;比如病人治好了、救活了就感谢,治不好、救不活就辱骂甚至砍杀的患者家属,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像这些为了一己之私,以绝对的利益为导向的人,在我们当今社会实在太多太多。他们失去了对他人的共情和尊重,满眼只有自己和家人的一切至上。

医患、伤医事件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频频医患事件的发生,更多的人都在相互的谴责。有谴责患者的,也有谴责医生医院的。到底该谴责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仅站在某一个方面。治水要从源头找起,我们不能老停留在“鲧治水”思想上,否则倒下医生的血泊被热搜蒸干以后,什么都不会留下。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造成这样的结果如何更好的解决?为何在过去,在医疗条件、医疗队伍极至贫瘠的年代,医患冲突事件反而很少呢?真的应该引起更高更深层面的注目与思考了!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年来,我们飞速发展的社会方方面面,使人们对医疗形成了两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认知和不当观念:第一、对现代医疗的“盲目的崇拜”。我们总是把人均寿命增长的观念归功于现代医疗上,甚至许多医生也都存在这样的思想。可不知人均寿命增长是跟很多的因素有关的。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可世界人均寿命增长恰恰是在世界上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时代或国家,而不仅仅是医疗的发达与进步。第二、人们过于相信现代医疗。市场经济的属性让非营利性医疗打起了营销的擦边球,刺激了人们过度依赖于医疗。生病就上医院的观念深入人心,“治未病”的思想靠边站。另外,一些诸如“心脏停跳六小时,医生按压三万次终于起死回生”、“四十多岁高龄肺移植产妇成功分娩”、“64岁产妇怀孕成功,喜生三胎”等等这些媒体嗜血的个案代表全部的报道,改变了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认知,生老病死这些自然规律被“人定胜天”“一切皆有可能”盲目改变。

医疗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靠医院独立完成,相关部门也要对每一次暴力伤医杀医行为真正高度重视起来,不能“见多不怪”、麻木不仁,要让关爱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方面,要尽快查清真相,找出此次行凶原因,对案件中的最新进展要及时公布,不能总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烂尾通报”,让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要以点带面,一叶知秋的纵横分析这些年暴力伤医事件的原因规律,从中找到医患冲突的爆点。是医疗体制上的原因就改革体制,是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就调控资源,要从根源上排除对医护人员的潜在威胁和隐形杀机。再也不能每次都只是批判惩罚,而无亡羊补牢的后续。有医生提出三点,我认为值得参考:

1,杀医伤医是刑事犯罪,必须严惩凶手。

2,在医患关系依然紧张的前提下,医院施行安检制度,可以治标。

3,医疗逐步回归公益性,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希望这次杨文医生之死,能让我们相关部门出离愤怒之后,更多的从源头抓起和思考对策方法。杨文医生千古!

本文首发:江淮医学

本文作者:叶正松

本文版权:归江淮医学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document.write('');